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时代命题下,江门市技师学院以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为抓手,持续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体系。通过打造职业指导品牌矩阵、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院不仅实现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攀升,更形成学院职业指导特色。
【精准导航,筑梦未来】
“职选未来”职业指导社打造职业成长新范式
学院“职选未来”职业指导社自2021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职业指导服务”为理念,紧扣学生就业发展需求,扎根校园、精心耕耘,通过系统开展职业指导培训、企业研学、校企双选等品牌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构建“职业认知—规划—实践”的三维服务体系,打造“全程化、个性化、实战化”职业指导服务特色,助力就业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持续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职选未来”职业指导社累计举办百余场职业指导活动,服务学生逾6000人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捷报频传,载誉前行】
省级荣誉见证发展新里程
近日,在广东省技工院校“优秀就业服务团队”暨校企合作“先锋雇主”企业推优展示活动中,学院“职选未来”职业指导社荣获“优秀就业服务团队”三等奖,学院同时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推荐的校企合作企业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华生电机(江门)有限公司、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分获“优秀校企合作企业”二、三等奖;由“职选未来”职业指导社拍摄的新闻视频《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江门市技师学院实习生走进开平赤坎古镇实训基地》荣获2023-2024年度广东省技工院校“校园好新闻”暨“优秀通讯员”推优展示活动三等奖。这一系列荣誉既是对学院职业指导服务成效的有力印证,也体现了学院服务学生就业发展的积极实践。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
构建产业人才培养新高地
学院深度融入江门“工业立市 制造强市”战略布局,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支柱产业需求,构建“产业需求驱动—教育精准供给—评价反馈优化”闭环生态链。通过联合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动态调整形成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与智慧交通专业群为重点的6大专业群,开设的33个专业与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0%以上。创新“校—城—群—链”融合发展模式,近三年为本地企业输送技能人才超过4000人,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校企协同,创新示范】
三大合作模式构筑育人新格局
一、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校企定制式培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李锦记与学院通过深度践行“八个共同”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人才定制培养,双方共同开展招生招工、专业规划、课程开发、师资共建、培养模式创新、实习基地共建、管理平台协同及质量评价等全流程合作。通过“引校入企”共建的“园区技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引企入校”共建的“李锦记数字化设计室”,将企业生产标准深度融入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实训—就业”全链条育人机制。数据显示,学院近三年累计为李锦记输送超200多名毕业生,超过50%学生担任生产管理及技术岗位,23人成为自动化设备运维骨干,岗位适配率保持高位,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人才蓄水池”。
二、华生电机(江门)有限公司:产训一体,破解技术攻坚难题
依托“华生电机产训结合教学工作站”,校企联合研制电机自动装配教学设备,将真实生产线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实现“课堂即车间、作品即产品”。通过共建技师工作站、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企业技术骨干请进校,学院教师走进企业,形成“技术反哺教学、教学支撑生产”的闭环。合作以来,累计为华生电机培养输送复合型技能人才超过345人次,其中在关键岗位任职率达75%,共同打造产教协同创新的标杆范例。
三、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态链共建,政校企协同育匠才
通过“政校企协同+产教评融合”模式,学院助力海目星获评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企业,校企联合制定行业评价规范,开发电工和装配钳工专业职业标准及试题,完成120名技培生备案。通过“订单式培养+新型学徒制”共建“园区技校”技能大师工作站,校企双师带徒联合攻关激光切割机精度优化等技术难题,实现“育选用”一体化贯通。
【面向未来,再启新程】
谱写湾区制造新篇章
学院将锚定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需求,聚焦数字经济、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新质生产力赛道,创新“校—城—群—链”融合发展模式,为职业指导精准赋能,点亮学生职业成长之路,打造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