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学院持续探索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推进“一月一主题”示范班会课活动。学院汽车工程系10月份班会示范交流活动的主题是“勇担重任,争当时代新青年”,由汪铜琴老师进行主讲,旨在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时代责任感,激励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主题班会示范课授课现场
汪铜琴老师针对GW22(GS24)新能源1班的学生特点,巧妙设计了课程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深邃的教育视角,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生动而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主题班会示范课交流现场
课堂上,汪老师首先结合百年前创办的《新青年》杂志的历史故事解析“青年何谓,青年何为”,引导学生们思考青年的定义与责任,激发他们对青春价值的认识。在“传承使命,榜样的力量”环节,汪老师巧妙地融合了视频资料与图片展示等多媒体元素,深情并茂地讲述了江门恩平籍杰出人物冯如“航空救国”的壮志豪情,以及其背后深厚的爱国精神,引入了《江门日报》的特别报道——“四世同堂”共传工匠精神!讲述了江门市技师学院内一段佳话:四位曾经的师生,如今在职场上并肩作战,更在技艺的薪火相传中,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工匠精神的真谛,同时深刻体现了学院“家校情怀,技能报国”的办学理念。在“勇担重任,争当时代新青年”部分,汪老师鼓励学生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自己的不朽篇章。
青年何谓,青年何为
传承使命,榜样力量
“四世同堂”共传工匠精神
勇担重任,争当时代新青年
在互动环节,汪老师精心设计了小组讨论、诗朗诵等活动,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思考如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爱国精神和担当意识。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观点。汪老师还巧妙地将课后作业与主题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们通过制作爱国主题手抄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青年担当 爱国情怀”的认识和体验。
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同学们进行朗诵分享
同学们共同朗诵诗歌
汪老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了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她鼓励学生们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这些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激发了学生们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
汪铜琴老师布置课后作业
授课结束后进行评课环节,大家一致认为,今天的主题班会课非常成功,做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滋养,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我们要继续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现代服务系余丽丹代表新教师进行学习发言
信息技术系学生管理副主任区锦安点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姬文婷点评
通过本次主题教育班会课,同学们不仅深刻理解了担当与爱国的内涵,更在思政教育的引领下,坚定了勇担重任、争当时代新青年的信念。这堂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为学院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