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部署,助推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江门市技师学院以“数智链动侨都,绿色赋能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2025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来自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德昌电机、李锦记、广东威铝、广东今科机床等行业龙头企业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产教融合新路径,为区域产业升级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学院院长张宗福、副院长陈振宇等参加会议。


政策引领聚共识

会议以江门市“科技引领、工业振兴、侨都赋能”三大战略为指引,紧扣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旨在构建“政行企校”协同发力的产教评技能生态体系。会议期间,学院向专家委员颁发聘书,并展示了“园区技校+产教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




校企研讨深融合

智能制造专业群:聚焦技术痛点,锚定产业前沿
在先进制造系分会场,德昌电机代表提出,技工院校毕业生因技能贴合企业需求、动手能力强,在产业转型中优势显著,建议深化校企在师资互聘、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广东今科机床代表提出,企业亟需掌握五轴数控机床调试、多类型数控软件(如UG/NX、PowerMill)的技能人才,建议学院在教学中引入更多实战化项目,如家电维修、科创比赛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李锦记代表建议,将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真实项目结合,提升技术转化实效。


学院先进制造系主任杨志义回应表示,学院将重点推进“调机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课程建设,筹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实践中心,并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推动企业设备与技术资源“入校”,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智慧交通专业群: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就业适配
汽车工程系分会场围绕“智慧交通专业群建设”展开热烈研讨。江门磐鼎汽车企业集团代表肯定了学院人才培养成效,建议加强“培养前置”,推动校企资源共享。江门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代表建议,增设汽车营销、客户管理等销售类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进校授课,实现“课程前置”。


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禹德伟回应表示,学院将修订完善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优化课程体系,推动“订单班”定向培养模式,并建立学生选拔机制,让优秀学生提前融入企业岗位。此外,学院还将拓展焊工证等跨领域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强支撑

近年来学院在产学研合作中成果丰硕:与广东今科机床联合攻关机床快速换刀技术,研发3项国家专利,创造产值超1亿元;与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研发特色瓜类种子破壳自动化设备,获广东省技工院校科技发明一等奖;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共建创新联合体,推进绿色技术成果转化。近三年累计实施技术服务项目16项,斩获国家专利20项,切实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院长张宗福表示,专家们的建议为学院专业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学院将积极探索设立“校企人才共育基金”,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企业参与式评估”机制,形成“教学—实践—评价”闭环,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匠心筑梦启新程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江门市技师学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通过校企深度对话,学院进一步明确了“产业需求在哪里,专业就延伸到哪里”的建设逻辑,为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专业群的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了精准指引。
未来,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携手企业构建“命运共同体”,以更前沿的专业布局、更务实的育人模式,为江门“工业立市”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书写“匠心育匠才”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