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人社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部署,江门市技师学院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努力成为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5个专业先后成为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建设专业,并以点带面,在全院20多个专业掀起了工学一体化课改热潮,尤其着力打造课堂教学主阵地。经“锚、破、淬、显”四步锻造,学院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的《支承轴普通车加工》课堂成功入选广东省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质课堂遴选。
锚、破、淬、显”四步锻造的精准施策分别为第一步,战略擘画,锚定育人坐标;第二步:外智赋能,破局建设路径;第三步:匠心打磨,淬炼课堂精度;第四步:实战检验,凸显竞争优势。
第一步:战略擘画,锚定育人坐标
学院秉持“产训结合,工学一体”理念,启动专业内涵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百课磨优”优质课堂建设计划。大力推动学院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产训结合,工学一体”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为引领,根据智能制造专业群、智慧交通专业群、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群、智能控制与物联网专业群、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信息安全与智慧网络专业群等群内专业的实际情况,分批分阶段开展工学一体化优质课堂建设及评比。
张宗福院长主持学院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专业内涵建设要求
教务部焦慧慧部长组织规划工学一体化优质课堂评选
第二步:外智赋能,破局建设路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院累计邀请12位技工教育专家到校指导,专家团队就如何按照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组织教学,如何对标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和院校建设标准开展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指导。在专家的把脉问诊下,学院工学一体化课改路径再次得到突破。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务部部长邱泽伟教授分享工学一体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
深圳市技师学院教务处原副处长汪立极分享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推进与实施
第三步:匠心打磨,淬炼课堂精度
在专家指导下,学院多个专业开展“地毯式”优质课堂的打磨。三轮迭代提质:初稿设计→联审把关→二次重构→模拟实战→终稿定型,每门课程均经历次多次“推倒重来”。
细节见真章: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新能源检测与维修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示范引领专业。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春节的团圆喜悦中时,教学系、专业教师团结一气,课程团队在寒假期间加班加点,对“支承轴普通车加工”项目进行优化升级,以最美的姿态诠释着对“优质课堂”的深刻理解。
机电工程系方光耀主任指导数控加工专业课堂建设
学院全国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专家张炳培主任主持数控加工专业优质课堂建设研讨会议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支承轴普通车加工》课堂负责人叶振祥与学生分享优质课堂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系主任禹德伟教授率先垂范,带领团队从学习任务的设计到实训环节反复推敲,从教学视频的拍摄到课件的优化更新……每一步都精益求精。
禹德伟教授带领团队反复推敲学习任务设计和实训环节的注重事项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优质课堂实训环节研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马琰谋大师和学院省级教学督导专家杨志义主任领衔指导,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技能竞赛等优秀成果,精心培育工学一体化优质课堂。
第四步:实战检验,凸显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全省遴选中,学院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的《支承轴普通车加工》课堂凸显竞争优势,获评委高度评价,从而成功入选广东省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质课堂。其展现的三大亮点如下:
成果可视化:课堂配备“学生成果集”,展示了3个学生代表完成的生产任务单、考核项目评价表、工作计划安排分工表、车工安全海报等多项学习成果,共56页的成果集,反映了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形式丰富、内涵准确,体现对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突出对行动策略等思维能力的关注。
《支承轴普通车加工》课堂学生成果汇编
学生成果——小组展示汇报“加工要素识读效果
学生成果——小组合作完成“车工安全”海报
学生成果——学生规范操作完成的支承轴
互动创新性:采用“企业案例角色扮演+小组对抗赛”模式,课堂活跃度高。
学生发展受益:引入VR模拟服务器配置、数字孿生设备操控等技术,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快速获取,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获评省优质课堂的师生合影
“过程虽然很艰苦,但是结果令人欣喜。”课程负责人叶老师有所感触。正是这份对教育初心的坚守,让课堂在省级评审中脱颖而出。工学一体化课改没有捷径,唯有匠心与坚持。未来,学院将加快推动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区域技能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